9月26日,重庆大学夏义民教授在我院教职工之家开展了一场关于中国园林建造的讲座,并向在座同学讲解了“场地力”的有关知识。
讲座中,夏教授向同学们强调,建筑重于空间体验,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对空间要有一定的理解,然后再将空间有意识地穿插、串联,即是空间的组合,另外,在学习中,我们应当建立自己对于学科的认知,构建自己的方法、思路和哲学。中国园林建造哲学便是“相地立基”,即是夏教授总结出的“场地力”。所谓场地力的把握,是把景观师的基本素质与基本功力探索在景观设计,建筑营址与构景中,以及场地潜在的直觉、地形、拓扑、自然等影响力中。将这种力的感觉转化为构思,凝聚在最终的作品之中,并传递给受众共享、感染受众、产生共鸣。而知觉空间,心理感受的来源主要是景向、面向与朝向。接下来,夏教授分别列举了与嘉州山水相互呼应的乐山大佛,因宗教地形选址的朗香教堂,与场地完美结合的流水别墅以及他个人的作品,即重大综合北楼庭院,以及被他誉为“建筑师与景观师合作的精彩之作”的洛杉矶盖蒂中心。他最后强调“作品既成后,环境会改变,功能会扩展,或许会整体翻新,但是我们要尽力保持场地力的生命活力”。
最后,夏义民教授对本场讲座中同学们所产生的疑问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夏教授的讲座对同学们学习中的疑问起到了启迪性的作用。当然,一如夏教授开篇所说,我们大学阶段的学科学习最大的意义在于在我们的自我探索中慢慢地探寻自己对学科的理解,建立我们自己的学科哲学。
夏义民教授是我国资深规划师、国家级注册规划师,于1959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建筑设计教学。1981至1983年,公派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yl6809永利园林系访问,从事西方与美国现代园林与景观理论研究。1985年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创办风景园林专业。曾先后主持“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南川金佛山风景名胜区”、“三亚市滨海大道景观规划”、“北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大足石刻文物保护”等规划,并参与四川省九寨沟与黄龙沟风景名胜区,峨嵋山、乐山风景名胜区的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